提到嫦娥奔月,这段神话可谓家喻户晓,而嫦娥也逐渐成为人们对于月球的一种美好意象。探月卫星以她的名字来命名,还摇身一变出了“六个分身”。
20年前我国的嫦娥一号探测器正式开始了奔月之旅,直到今天我们的嫦娥六号探测器登陆月球背面,月球的奥秘正在被揭开。
而作为上面的“常驻民”,在嫦娥眼中月球是什么样的?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在《奔月》这本书中,让我们跟随嫦娥仙子的视角,听听她怎样讲述中华民族和月球的古老渊源。
“万户飞天”与“东方红一号”
说起来,我是因为的探月工程因缘际会地来到了今天的,并幸运地以一个古代神话人物的身份,见证了这样一个人类探月史上的当代神话。
而今天被世界瞩目的探月工程,作为航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启蒙和发展,必定离不开航天更大的历史背景。通过一些资料我了解到,航天事业,确切地说应该是从1956年2月开始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具体的时间记录呢?因为当时一位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就是在这个时间,向国家提出了《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非常重视这个意见,于是在1956年4月,组织相关科学家与技术人员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统一领导的航空和火箭事业。金年会金字招牌诚信至上
左图:《关于航天工业建设的决定》成为新航空工业的出生证
右图:《建立我国国防航空工业意见书》历史文件
如果说到今天为止航天的发展历程能用什么来加以形容的话,简单地说,应该有四大里程碑。其中的前三个里程碑正是在为“嫦娥工程”——第四个里程碑的开启做充分的准备。
航天的里程碑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个,与一位名叫万户的明朝人有关,他生活的时代距离今天应该有几百年了。
一定有人奇怪,几百年前的人就有探索天空的理念了?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我就是另一个例子啊,我生活的上古时代距今几千年,比这个明朝人还要久远呢。虽然在我生活的上古时代,我不是出于今天的科学目的,只是因为对月亮的强烈向往,才最终阴差阳错地飞到了广寒宫。那么距离今天只有几百年的万户,想一想,应该就更加有足够的理由了。
可以说这是一段既有趣又悲壮的历史,万户这个人,也堪称有着世界范围的影响,我在资料中看到后很是感慨。
这个想利用火箭飞天的人名叫“万户”,很有趣吧?其实这并不是他的真名,他的真名叫陶成道。而他还有一个原名,叫陶广义,是后来当了皇帝的朱元璋给他赐名为“成道”,才有了“陶成道”这个名字。
外国人绘制的《万户飞天图》。关于万户飞天的故事,迄今能找到的最早记载来自国外,万户的译名是WangTu。
这个陶成道最早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的山长,也就是书院的讲学者。他博览群书,勤于思考,最喜欢的就是钻研炼丹技巧,为此很是痴迷,可以说乐此不疲。然而炼丹的过程中并不平静,常常会出现一些大大小小的问题,于是在一次炼丹发生了事故后,陶成道开始重新为自己的事业定位了。炼丹的失败,引发了他对火器的兴趣。经过深思熟虑,结合自己多年的炼丹经验,他开始将自己的目标转为专门试制火器。就是这样一个目标的转变,让他几乎影响了一个朝代,但当时的他并不知道。
陶成道的丰富学识、钻研精神以及人生经历和经验,使他在火器的开发和研制上成绩突飞猛进。这时候是历史上的元朝末年,陶成道率一干弟子,为势头正劲的吴王朱元璋献上了他的火神器技艺。这在当时可以说是绝对的神器,名副其实。朱元璋有了这一技艺,简直如虎添翼,军队士气倍增,这也使得陶成道的火神器有机会在历次战事中屡建奇功。
取得几次大胜后的朱元璋非常高兴,对陶成道更是大赏特赏,封赏陶成道名字为“万户”,从此陶成道有了新名字。就是这个“万户”,成为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甚至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金年会。他的航天故事一直广为流传。
14世纪末的,是明朝的洪武年间。早已经成为明朝开国功臣的陶成道,已经成了朝野尽知的“万户”。毕生热爱火器的他,到了晚年也热情不减,继续钻研,并且对头顶的天空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特别希望到天上看看。
左:明代唐寅绘《嫦娥奔月图》,画中嫦娥抱兔伫立,似有所思。“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到了汉代,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至上这个故事几乎家喻户晓。
右:清代蒋溥《月中桂兔图立轴》,故宫博物院藏。图中有乾隆皇帝、蒋溥、刘统勋、董邦达、刘纶、介福的和诗。
一天,经过多年研究的万户终于有了具体的行动,他手持两个巨大的风筝,坐在了一辆捆绑着四十七支火箭的蛇形飞车上。这可吓坏了家人们,连忙问他要做什么。万户说,他想利用风筝和火箭这两种具有巨大推力的东西,将自己送上蓝天,去亲眼观察高空的景象。家人们觉得这太不可思议了,也太疯狂了,都来阻拦他。但他坚定地对大家说,他已经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随后命令家里的仆人点燃火箭。他所说的充分准备,后来人们才明白,就是早已经做好了以身殉难的准备,因为从事毕生研究的他比任何人都明白,这样做的风险几乎就是百分之百的,但他依然决定要这样做。
悲伤又害怕的仆人应该也看出了其中的危险,手举火把来到万户面前,却并不点火。万户问他为什么不点,他流着泪说:“倘若飞天不成,主人的性命怕是难保。”万户听后洒脱地笑道:“飞上天去,看看更广阔的天地,一直是历朝历代很多人的夙愿,也同样是我多年的梦想。今天我很清楚,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但是为了给后世之人探出一条路,我情愿粉身碎骨。既然是探索就一定会有牺牲,能为飞天做出一点贡献,值了。点火吧!”金年会app下载官网
仆人只好服从万户的命令,流着泪颤抖着手缓缓举起了熊熊燃烧的火把。第一排的火箭被点燃了,刹那间,只听一声震耳欲聋的轰响,这辆特制的飞车周围一瞬间浓烟滚滚,烈焰翻腾飞舞,而飞车竟然真的已经离开了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人们在惊讶与慌乱中清醒过来,感觉到实验成功了金年会,于是追逐着大声欢呼。就在这时,蛇形飞车上第二排的火箭在第一排的火力下自行点燃了,还没等地面上的人群看明白发生了什么,忽然横空一声轰然爆响,最让人害怕的悲剧还是发生了,只见晴朗无云的蓝天上,刚刚升起的蛇形飞车已经在巨响之后变成了一团刺目的烈焰,而万户则从燃烧着的飞车上重重跌落下来,手中还紧紧握着两支着了火的巨大风筝,自己也已经成了火人……
美国科学家赫伯特·基姆(Herbert S.Zim)在1945年的著作《火箭和喷气式飞机》(Rockets and Jets)中说:“他在一把座椅的背后,装上47枚当时能买到的最大火箭……他的目标是月亮。”
钱学森院士为学生讲述这个故事时,最后总会说万户后来“长眠在鲜花盛开的万家山”。
直到今天,世界都公认血溅天疆的万户是悲壮的英雄,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向天空发起探索的真英雄。他最基础的努力看似失败了,但是创造了借助火箭推力升空的大胆设想。也因此,万户甚至被世界公认为“真正的航天始祖”。
但是在万户献出生命后,他毕生所爱的飞天事业终究停止了。因为在那个时代,无论人们的思想理念还是国家的科技水平都受一定条件限制,除了他个人的行为,根本无法出现更具规模的其他探索行为。明朝以后,进入将近三百年的清朝,遗憾的是,哪怕是国力昌盛的康乾盛世时期,也并没有在这方面有所追求。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息息相关。到了近代,历经磨难,科技事业日趋落后,列强对的欺凌也是愈发有恃无恐。
难得的是,明朝万户所开创的飞天事业,在历经时间的冲刷后得到了世界承认。其中美国一位火箭专家,名字叫詹姆斯·麦克唐纳,更是直接将万户称为“的青年火箭专家”,称他是“人类第一位进行载人火箭飞行尝试的先驱”。他研制的蛇形飞车,也被称为“人类有史以来了不起的发明”,可见万户飞天探索的影响之大,以及被认可的程度之高。更难得的是,科学家们为了纪念“世界航天第一人”万户,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火山命名为“万户山”。于是万户与他发明的蛇形飞车,以及月球上的“万户山”,实至名归地成为航天具有特殊意义的第一个里程碑。
好了,说完了第一个,我们再来看看航天的第二个里程碑,那就是“东方红一号”——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在航天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东方红一号”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航天史的新纪元。这次成功的卫星发射,使航天事业一度落伍的,一跃成为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金年会app下载官网
我们来看看让世界瞩目的“东方红一号”卫星吧。
工作人员正在总装“东方红一号”卫星。
卫星重173千克,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送入椭圆轨道,精准测量了卫星工程参数以及空间环境,并顺利进行了预定的轨道测控,最重要的是将经典伟大的《东方红》乐曲,播送到了遥远的太空。设计寿命为20天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超额运行了28天,于1970年5月14日停止向太空发射信号,《东方红》乐曲停止播放,结束了这一部分的工作寿命。不过,卫星的轨道寿命仍在继续,而且,半个世纪过去了,“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空间轨道上运行。能够出现这样的奇迹,主要源于“东方红一号”卫星在跟踪手段、信号传输形式和星上温控系统等最重要核心的技术方面,均已经超过了苏、美等首颗卫星的水平。
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的确堪称航天史上的一座丰碑,同时也是第二个重要的里程碑。它的发射成功,也积累了很多非常宝贵的航天科学经验,比如,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航天事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科技水平的整体跃升;切合实际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能使我们的努力走向成功;不等条件,创造条件,立足自己,自主创新;等等。这些都是科学发展必需的重要经验。
1970年4月24日,我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
而更为关键的是,恰恰是之前这些宝贵的航天经验的积累,使得后来的探月有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与科学自信,也才有了更为震撼世界的当代神话。
以上选自《奔月》第三章:觉醒的探月
原标题:《中秋节了,来听嫦娥讲讲自己的地球观察笔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