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构建航天运输体系后的地外资源聚散区、中转站,也是人类走向更远深空的“跳板”,探索开发更加广袤的地月空间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纷纷制定了地月空间发展战略和任务规划。去年以来,俄罗斯、印度、美国、日本等陆续实施6次月球着陆探测任务,传统强国与新兴国家扎堆月球南极地区。特别是美国,正充分调动、国际伙伴、商业航天等力量,全力推进“阿尔忒弥斯”计划,试图重返月球,巩固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积极探索地月空间,对牵引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战略意义,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能。对我国而言,从基础条件和研发能力角度来看,有望在月球资源利用层面实现创新发展和国际引领,提升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同时,月球资源领域有望创造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引领我国在空间科学前沿探索和基础性研究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选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战略意义前景广阔》有删减)
材料二: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金年会金字招牌信誉至上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与山脉河流、土地矿藏等地球资源相比,月球资源有不同于地球资源的特性。
学界一般将月球资源大致归结为物质资源、位置资源和环境资源三类。有形的物质资源包括月球矿产资源、水冰资源、挥发分资源和月壤资源等,可就地取材用于直接支撑月球探测活动、月面工程建造等。无形的位置资源来自月球天然特有的位置,比如在月球布放的天文观测设备,可以开展地球及近地轨道无法展开的大型科学探测活动。环境资源,则是指可利用月球高真空、低重力、大温差等天然环境,支持地球环境难以完成的高精尖科学试验、工程制造等。
当前,世界主要航天国家正在对月球水冰、关键矿产资源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等进行详查,并开展月球水冰提取利用、矿产资源冶炼、原位制造与建造等技术验证,探索实现规模化物资制备和月面原位建造。例如,科学家发现月球具有丰富的氦-3(一种理想的核聚变燃料)、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服务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和设备研制,辅助以机器人月球开采、转运和低成本月地运返,将拉动重型火箭、空间采矿、月地返回、人工智能等技术产业群的创新发展。
除月球自身资源以外,地月空间范围的频率、轨道、能源以及天地交通资源等,都蕴含着再度深刻改变地球生产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妨把全球关注的重型运载火箭比喻为星际“帆船”,通信导航遥感网络体系类似于“指南针”,可以想象,在地月空间广袤的“星辰大海”中,蕴藏着多少未知的资源!
认识地月空间资源的广泛性,需要我们打破思维惯性——月球探测并不只为形成空间移民的能力,地月空间作为人类基于现有科技水平可望而又可即的空间,是我们理解宇宙、试验新技术、驶向星辰大海的“演习场”,为人类打开地理空间“天窗”,能立足长远,解决地球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制约性问题,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选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资源利用潜力无限》有删减)
材料三:
随着网络深度融合、信息无缝传输,地月产业联动发展形成经济生态将从科幻走进现实。颠覆性技术有潜力改变行业规则和发展业态,必将引发新一轮航天变革以至人类生产生活巨变。
在天地交通方面,美国已成功研制可重复使用大推力火箭,大幅降低发射成本、缩短发射周期,使大规模、低成本进出地月空间成为可能。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试车成功并正式投入工程应用;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飞行276天后成功着陆,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火箭,以低成本的液氧甲烷为燃料,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可以期待,天地交通成本的下降,将催生颠覆性技术成果的井喷式增长。
在月球探测和地月空间探索方面,我国早有系统规划。20年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目标。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嫦娥五号实现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嫦娥六号即将实现全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为认识、开发月球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嫦娥七号将着陆月球南极,进行科学探测并寻找水冰。嫦娥八号也计划着陆月球南极,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以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与嫦娥七号一起组成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而月球独特的环境,也让人们看到更多应用的可能。比如,出于能源价格与散热考虑,大规模数据中心正在向低电价、低温度地区迁移布局,但我们对算力的需求仍在持续高速增长。那么,能不能将数据中心建在月球?月球有零成本极低温环境,且太阳能资源丰富。如果我们能够实现月球超低温储能、太阳能电池原位制造、大规模量子数据传输等技术的突破,那么,在月球建设太阳能数据中心,将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月球资源的有序开发与高效利用,是撬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杠杆,颠覆性技术助力打造地月经济圈,形成先进技术探索未知领域、战略资源赋能经济循环的发展新模式。
(选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颠覆性技术助力梦想成真》有删减)
1. 依据材料三,下列对月球探测器任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B. 嫦娥五号实现了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C. 嫦娥六号即将实现全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D. 嫦娥八号继七号后将继续进行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球,既拥有类似地球的有形资源,也包含其特有的无形资源,主要航天国家正对这两类资源进行详查并开展技术验证。
B. 中美火箭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将催生颠覆性技术成果爆增,从而降低天地交通成本,为进一步开展地月空间探索提供条件。
C. 月球拥有零成本极低温环境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如果能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月球建设太阳能数据中心将成为可能。
D. 地球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离不开有潜力改变行业规则和发展业态的颠覆性技术,更离不开月球独特的资源储备。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将我国与世界上主要航天国家进行对比,旨在突出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B. 材料二中“帆船”“指南针”“星辰大海”等词生动形象,有助于读者理解地月空间资源的相关情况。
C. 三则材料都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实例,用以佐证相应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及说服力。
D. 三则材料分别从战略、资源、技术等不同角度,让读者感受到地月空间探索的无限前景。
4. 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补写下列图表中的空缺信息。
现象
属于何种月球资源类型
相关类型资源的作用
【A】月球没有大气包围。声波无法传递,在月球背面没有来自地球的无线电干扰。
①
③
【B】“月球勘探者”发回的数据表明,在月球的两极存在10亿-100亿吨水冰。
②
④
5. 人类探测地月空间具有怎样的价值?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水弄堂
彭程
一个人很早就喜欢上一个事物,到了迷恋的地步。但因为机缘所限,其后多少年中,与欣赏对象只有短暂零散的接触,很不过瘾。终于有一天,目标集中出现,充塞了他的视野,从四面八方簇拥裹挟了他。他也得以凝神静虑,全身心地欣赏品味,目接神交。这种情形下,他会有什么反应?
我此刻便是如此。眼前便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我长久以来念兹在兹的对象。
无锡老城区的南门外,脚下是一座名为清名桥的、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拱形石桥。古运河就从桥下流淌而过,大理石的银白色桥栏杆,被岁月风雨侵蚀,有一些残破斑驳,手抚上去,粗糙而凉爽的感觉瞬间传递到掌心。
斜倚栏杆,缓缓地转动脖颈,目光收放之间,古运河的魅力展露无遗。从此处到南门这段一点三公里的河道,被命名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古运河最精华的部分。2014年,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段河道就是申报项目之一。这里集寺、塔、河、街、窑、宅、坊、弄、馆等众多古代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美誉。
这副精致工整的对句,并没有丝毫夸张。古运河的魅力,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两岸青石垒砌的河岸,夹出一道宽约十几米的水流,缓缓地流淌,分明是一条水上的巷弄。临水的房子多是两层,个别三层,一色白墙黛瓦。房子连同蓝天白云的倒影被水波荡漾,便有了明与暗、真与幻的对比,有了层次和韵律。水边的条石栏杆上,疏朗错落地摆放着盆花绿植,增添了不少生机。栏杆内侧,隔着窄窄的小道,便是古旧的房子,屋脊上层层叠叠的瓦片,黯淡的颜色分明是被岁月烟云熏染而成的。屋檐下往往有一株藤萝,或是几竿竹子,藤蔓枝叶将窗子半遮半掩,清幽而雅致。目光沿着河道向前递送,远处又是一座拱形石桥,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面上的倒影,恰好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形。隔段时间就会有一艘游船驶过,古色古香的式样,正和此处悠悠的古意相谐适。
一派平和静谧的氛围,笼罩着古运河和两旁的老屋。想起了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句:“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过往的数百年中,眼前大略都是这样的风景。只是时光仿佛逝水,物事犹在,而人事全非。每一所房子旁侧,都有一个水埠头,约七八级石阶,一直通到水里。往昔这里十分热闹,妇女们淘米、洗菜时的说笑声,洗衣服时棒槌击打衣物的声音,以及旁边小船划过时的桨声,都曾经在水面上和深巷间激起回声。而现在,看到的却只有空旷和落寞。
端详桥下的流水,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在我的想象中,早已经多少次走近它的身旁。但像今天这样长时间地行走于它的襟怀之间,这样零距离地观赏它的每一个局部每一处细节,却是第一次。仿佛一个不惯饮酒的人,平常只是小酌几口,忽然猛饮下数杯,于是一种醺醺然便油然升起,充溢于胸间脑际。
江南古运河的魅力,总也离不开河边巷弄的映衬。与这一段河道平行,两边各有一条街巷,分别是南下塘和南长街。南下塘是无锡历史最悠久的巷子,房屋多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处处都显示着岁月的沧桑。小巷逼仄,靠着运河的一侧,各种小店铺鳞次栉比地排列着,间隔不远就会有一家餐馆,弥漫着咖啡的香味,食物煎炒煮蒸的味道,间或有轻柔的音乐,透露出生活的祥和安逸。继续前行,一阵评弹的声音飘来耳畔,是从右边一所房子里传出的,门楣上方木质标牌上刻着篆体字“书码头”,不由得停下脚步聆听。吴侬软语,舒缓柔婉,似泉水流淌,但骤然间又变得高亢急促,仿佛裂帛之声。尽管听不懂唱词,却依然是十分惬意的听觉享受。
不妨说,古运河成就了江南名城无锡。如果说无锡仿佛一位秀丽的江南女子,古运河就是挂在脖颈上的闪光的项链,映衬得女主人风姿绰约,魅力无穷。
岁月像运河水一样不竭地流淌。进入上个世纪时,运载砖瓦的木船桨声,变成了小火轮的机器声。无锡作为这一带的经济中心城市,民族工商业得到飞速发展,涌现出许多经济实力雄厚、目光远大的实业家。这样看来,这一道穿城而过、流淌了千百年的古运河,分明也是一条纽带,连接着从农耕到工商的社会流变,见证了生活的变迁、历史的发展。
永不停歇的是时光的足音。到了今天,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对文化的需求就会变得强烈和迫切。它的前景如何,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与其所拥有的文化蕴涵密切相关。这一点,在无锡这一座江南名城,得到了鲜明生动的印证。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们,围绕古运河的修复和保护,实施了一系列堪称大手笔的行动,努力展现了它悠久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美,并使这种美能够赓续不断,仿佛古老的运河水一样永远流淌。这种根植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城生机勃勃,就像一株枝干盘绕虬曲的老藤,仍然绽放出无数鲜艳的花朵。
一艘画舫从远处悠然驶来,船舷无声地划过,水面泛着黑沉沉的光亮。船上坐满了游客,专注地欣赏着水上岸边的景致,间或有一阵惬意的笑语。船舱前面位置,背向船头面朝游客,坐着一位身着葱绿色旗袍的年轻女子,怀抱琵琶,轻拢琴弦,先后弹唱了《太湖美》和《蝶恋花》,嗓音宛转圆润,缠绵摇曳,随着船上明暗变幻的光影,渐渐渗入蔼蔼的夜色中……
华灯初上。江南水弄堂,一场华丽的演出刚刚开始。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猛饮下数杯”照应开头“短暂零散的接触”,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终于得以零距离细致观赏大运河的陶醉和心满意足。
B. 作者因为机缘所限,与古运河只有短暂零散的接触,所以在面对古运河时才能凝神静虑,目接神交,对古运河十分迷恋。
C. 大运河能够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被命名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点三公里的河道起到了决定作用。
D. 文章以大量篇幅写运河无锡段的沿河美景、人们的休闲娱乐和有文化底蕴工程的开发,意在表明运河的漕运功能逐渐退化。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从一般人的普遍感受入题,借助人称的变换,引出自己看到大运河时的强烈体验,疑问句的使用给读者以带入感。
B. “江南水弄堂”极形象地表现出了运河无锡段的风貌特点,以之为题,很好地表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C. 南下塘“书码头”的评弹,曲调时而柔婉,时而高亢,内容曲折高深,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反衬了古运河的魅力。
D. 文章用细腻的笔触和极具表现力的词语,描写游船表演这一富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场景,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8. 请简要分析画波浪线的段落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古运河魅力的。
9. 作者的情感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中不断变化,请结合文本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权,字诚悬,公绰弟也。年十二,工辞赋。元和初,擢进士第。李听镇夏州,表为掌书记。
因入奏,穆宗曰:“朕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侍书学士,再迁司封员外郎。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公绰尝寓书宰相李宗闵,言家弟本志儒学,先朝以侍书见用,颇类工祝,愿徙散秩。乃改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宗复召侍书,迁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纸继之。从幸未央宫,帝驻辇,曰:“朕有一喜,边戍赐衣久不时,今中春而衣已给。”公权为数十言称贺,帝曰:“当贺我以诗。”宫人迫之,公权应声成,文婉切而丽。诏令再赋,复无停思,天子甚悦,曰:“子建七步,尔乃三焉。”常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澣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异日,与周墀同对,论事不阿,墀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乃自舍人下迁,仍为学士知制诰。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召问得失,因言:“郭旼领邠宁,而议者颇有臧否。”帝曰:“旼,尚父从子,太皇太后季父,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答曰:“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帝曰:“女自参承太后,岂献哉?”公权曰:“疑嫌间不可户晓。”因引王珪谏庐江王妃事。是日,帝命中官自南内送女还旼家。其忠益多类此。迁学士承旨。
武宗立,罢为右散骑常侍。宰相崔珙引为集贤院学士,知院事。李德裕不悦,左授太子詹事,改宾客。累封河东郡公,复为常侍,进至太子少师。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咸通初,乃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B. 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C. 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D. 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拾遗,古代官名。字面意思是捡起皇帝的遗漏,是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相当于当代的监察兼助理机构。
B. 辇,本意是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后来多指皇帝、皇后坐的车。
C. 季父,古代对叔叔的称呼。古代以伯、仲、季、叔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jinnianhui金年会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行最小。
D. 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一般耄耋连用,指年纪很大的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穆宗在佛庙看过柳公权书法便念念不忘。文宗亦颇为欣赏,多次提拔柳公权,曾与他忘情地探讨书法,直到蜡烛燃尽仍未尽兴,还命令宫人用蜡油浸纸烧着照明。
B. 文宗为边关将士的衣物供应及时感到高兴,命柳公权写诗祝贺。他应声吟诗,切题而且婉丽,皇帝令他第二次赋诗,也能不假思索出口成诗,皇帝很高兴。
C. 柳公权与周墀一起回答皇帝咨询,公权评论政事得失不迎合皇帝的好恶,周墀为他担忧惴惴不安,而公权镇定自若。皇帝封柳公权为谏议大夫。
D. 柳公权谏言文宗,朝廷官员对郭胶升任邠宁节度使之事颇有议论。文宗起初认为郭皎是尚父郭子仪的侄子,太皇太后的叔父,在职也没有过错,当无可非议。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②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
14. 柳公权敢于上言进谏,皇帝评价他为“卿有诤臣风”,请结合文章简析“诤臣风”体现在何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松声(节选)
白居易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①。
【注】①翛(xiāo)然: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并没有直接写松声,是从侧面写松声,以微风来写风声,为写松声蓄势。
B. 颔联写了寒山飒飒的雨声和秋琴泠泠的弦声,这是以声写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 诗歌题为“松声”,但是通篇不见“声”字,却又无一处不是写“声”。
D. 由“寒山”“秋琴”“竟夕”可以推知,本诗吟咏的是夏天雨夜的松声。
16. 本诗是如何描写松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夏天的雨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有时一点预告也没有,豆粒般的雨点随着雷声就打了下来。可这时的雨也并不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经过几场夏雨的浇灌,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杂草争先恐后地疯长着,蝉与蛙叫得更响了,远处的蝉声, ① ,一起奏起了夏天的交响曲。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秋天来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忽然,在一个夜晚,有谁敲响了窗玻璃,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终于,人们在劳累了一个秋季后, ② !这沉静的秋雨与夏日的脾性完全不同,变得端庄而温柔,它绵绵密密,笼罩在田野上,飘洒在小路上,送来自然的馨香,抚平纷乱的心绪。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拟人、比喻、夸张 B. 排比、夸张、反复
C. 拟人、比喻、反复 D. 排比、拟人、对偶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忽然,在一个夜晚,秋雨打在了窗玻璃上,它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二)(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木心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诚然,《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多诞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并与所依托的情节相得益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不少诗词“出水”亦“好看”。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临江仙·柳絮》)这是《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在柳絮诗会上写的词。该词在诗会上独占鳌头,姐妹们无不赞叹。薛宝钗认为,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她的主意,偏要把它说好了,才不落俗套。
风飏柳絮,悠然起舞,即使身处低谷,也要向往远方。薛宝钗等人其实已经隐约意识到了众人极力拒绝承认的贾府已经濒临崩溃的这个事实。对此黛玉哀愁,探春愤愤,薛宝钗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她笔下,柳絮轻盈起舞,纵有东风亦不惧,反而更加均匀。蜜蜂蝴蝶乱纷纷,唯我舞青春。尽管四处飘飞,但仍不改初衷、随遇而安,并找准时机乘风而起,扶摇直上。这种乐观豁达、自信积极,大有苏子之风采,实乃时代之强音。
21. 请把文章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 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当今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常常被“精彩”惯坏了,他们不习惯枯燥,有的喜欢刷抖音、打游戏、刷微博等,追求感官刺激;有的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以使自己远离枯燥。
但也有人认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
作为当代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校报“青年论坛”栏目即将举办一期研讨,征集大家的看法。请依据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山东省潍坊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开学摸底考试
语文试题(解析版)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构建航天运输体系后的地外资源聚散区、中转站,也是人类走向更远深空的“跳板”,探索开发更加广袤的地月空间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梦想。
20世纪以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纷纷制定了地月空间发展战略和任务规划。去年以来,俄罗斯、印度、美国、日本等陆续实施6次月球着陆探测任务,传统强国与新兴国家扎堆月球南极地区。特别是美国,正充分调动、国际伙伴、商业航天等力量,全力推进“阿尔忒弥斯”计划,试图重返月球,巩固其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积极探索地月空间,对牵引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战略意义,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能。对我国而言,从基础条件和研发能力角度来看,有望在月球资源利用层面实现创新发展和国际引领,提升我国在航天领域的国际地位。同时,月球资源领域有望创造一系列重大科学成果,引领我国在空间科学前沿探索和基础性研究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选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战略意义前景广阔》有删减)
材料二:
资源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与山脉河流、土地矿藏等地球资源相比,月球资源有不同于地球资源的特性。
学界一般将月球资源大致归结为物质资源、位置资源和环境资源三类。有形的物质资源包括月球矿产资源、水冰资源、挥发分资源和月壤资源等,可就地取材用于直接支撑月球探测活动、月面工程建造等。无形的位置资源来自月球天然特有的位置,比如在月球布放的天文观测设备,可以开展地球及近地轨道无法展开的大型科学探测活动。环境资源,则是指可利用月球高真空、低重力、大温差等天然环境,支持地球环境难以完成的高精尖科学试验、工程制造等。
当前,世界主要航天国家正在对月球水冰、关键矿产资源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等进行详查,并开展月球水冰提取利用、矿产资源冶炼、原位制造与建造等技术验证,探索实现规模化物资制备和月面原位建造。例如,科学家发现月球具有丰富的氦-3(一种理想的核聚变燃料)、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服务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关键技术的攻关突破和设备研制,辅助以机器人月球开采、转运和低成本月地运返,将拉动重型火箭、空间采矿、月地返回、人工智能等技术产业群的创新发展。
除月球自身资源以外,地月空间范围的频率、轨道、能源以及天地交通资源等,都蕴含着再度深刻改变地球生产生活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妨把全球关注的重型运载火箭比喻为星际“帆船”,通信导航遥感网络体系类似于“指南针”,可以想象,在地月空间广袤的“星辰大海”中,蕴藏着多少未知的资源!
认识地月空间资源的广泛性,需要我们打破思维惯性——月球探测并不只为形成空间移民的能力,地月空间作为人类基于现有科技水平可望而又可即的空间,是我们理解宇宙、试验新技术、驶向星辰大海的“演习场”,为人类打开地理空间“天窗”,能立足长远,解决地球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制约性问题,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选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资源利用潜力无限》有删减)
材料三:
随着网络深度融合、信息无缝传输,地月产业联动发展形成经济生态将从科幻走进现实。颠覆性技术有潜力改变行业规则和发展业态,必将引发新一轮航天变革以至人类生产生活巨变。
在天地交通方面,美国已成功研制可重复使用大推力火箭,大幅降低发射成本、缩短发射周期,使大规模、低成本进出地月空间成为可能。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亚洲最大推力700吨液体火箭发动机试验台试车成功并正式投入工程应用;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飞行276天后成功着陆,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发可重复使用的不锈钢火箭,以低成本的液氧甲烷为燃料,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可以期待,天地交通成本的下降,将催生颠覆性技术成果的井喷式增长。
在月球探测和地月空间探索方面,我国早有系统规划。20年来,从嫦娥一号到嫦娥五号,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目标。2019年,嫦娥四号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全人类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2020年,嫦娥五号实现开展航天活动以来的四个“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动采样;首次从月面起飞;首次在38万公里外的月球轨道上进行无人交会对接;首次带着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嫦娥六号即将实现全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为认识、开发月球资源奠定坚实的基础。嫦娥七号将着陆月球南极,进行科学探测并寻找水冰。嫦娥八号也计划着陆月球南极,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以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与嫦娥七号一起组成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
而月球独特的环境,也让人们看到更多应用的可能。比如,出于能源价格与散热考虑,大规模数据中心正在向低电价、低温度地区迁移布局,但我们对算力的需求仍在持续高速增长。那么,能不能将数据中心建在月球?月球有零成本极低温环境,且太阳能资源丰富。如果我们能够实现月球超低温储能、太阳能电池原位制造、大规模量子数据传输等技术的突破,那么,在月球建设太阳能数据中心,将是很好的解决办法。
月球资源的有序开发与高效利用,是撬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杠杆,颠覆性技术助力打造地月经济圈,形成先进技术探索未知领域、战略资源赋能经济循环的发展新模式。
(选自《地月空间:宇宙“蓝海”资源“富矿”·颠覆性技术助力梦想成真》有删减)
1. 依据材料三,下列对月球探测器任务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B. 嫦娥五号实现了首次月球无人采样返回。
C. 嫦娥六号即将实现全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D. 嫦娥八号继七号后将继续进行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月球,既拥有类似地球的有形资源,也包含其特有的无形资源,主要航天国家正对这两类资源进行详查并开展技术验证。
B. 中美火箭研制取得重大突破,将催生颠覆性技术成果爆增,从而降低天地交通成本,为进一步开展地月空间探索提供条件。
C. 月球拥有零成本极低温环境和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如果能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在月球建设太阳能数据中心将成为可能。
D. 地球上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离不开有潜力改变行业规则和发展业态的颠覆性技术,更离不开月球独特的资源储备。
3.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将我国与世界上主要航天国家进行对比,旨在突出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
B. 材料二中“帆船”“指南针”“星辰大海”等词生动形象,有助于读者理解地月空间资源的相关情况。
C. 三则材料都列举了有代表性的实例,用以佐证相应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及说服力。
D. 三则材料分别从战略、资源、技术等不同角度,让读者感受到地月空间探索的无限前景。
4. 请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补写下列图表中的空缺信息。
现象
属于何种月球资源类型
相关类型资源的作用
【A】月球没有大气包围。声波无法传递,在月球背面没有来自地球的无线电干扰。
①
③
【B】“月球勘探者”发回的数据表明,在月球的两极存在10亿-100亿吨水冰。
②
④
5. 人类探测地月空间具有怎样的价值?请根据三则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1. D 2. C 3. A
4. ①环境资源 ②物质资源
③支持地球环境难以完成的高精尖科学试验、工程制造等
④直接支撑月球探测活动、月面工程建造
5. ①有助于牵引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能。
②有助于空间移民,为人类打开地理空间,解决地球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制约性问题,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服务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③助力地月产业联动发展形成经济生态成为现实。(或助力打造地月经济圈,形成先进技术探索未知领域、战略资源赋能经济循环的发展新模式。)
④为人类认识和理解宇宙,发展新技术,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做好准备。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嫦娥八号继七号后将继续进行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错误。根据原文“嫦娥八号也计划着陆月球南极,除了继续进行科学探测试验以外,还要进行一些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与嫦娥七号一起组成月球科研站的基本型”可知,“关键技术的月面试验”是嫦娥八号的任务。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对这两类资源进行详查并开展技术验证”错误。根据原文“当前,世界主要航天国家正在对月球水冰、关键矿产资源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等进行详查,并开展月球水冰提取利用、矿产资源冶炼、原位制造与建造等技术验证”可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目前只是对月球上部分有形资源进行详查并开展技术验证。属于扩大范围。
B.“将催生颠覆性技术成果爆增,从而降低天地交通成本”错误。根据原文“天地交通成本的下降,将催生颠覆性技术成果的井喷式增长”可知,“降低天地交通成本”将催生“颠覆性技术成果的井喷式增长”。属于因果倒置。
D.“更离不开月球独特的资源储备”错误。原文并未对“颠覆性技术”与“月球独特的资源储备”进行比较。而且依据原文,“月球独特的资源储备”只是具有“再度深刻改变地球生产生活方式的可能性”。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评价文章内容的能力。
A. “对比”错误。原文只是客观的陈述,无对比之意。“旨在突出我国在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先地位”于文无据。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处,由题中“月球没有大气包围。声波无法传递,在月球背面没有来自地球的无线电干扰”可知月球没有大气包围,这属于月球的天然环境,再根据文中概念的介绍“环境资源,则是指可利用月球高真空、低重力、大温差等天然环境”,所以①处应填“环境资源”。根据原文“环境资源,……支持地球环境难以完成的高精尖科学试验、工程制造等”可知其作用,所以③处应填“支持地球环境难以完成的高精尖科学试验、工程制造等”。
B处,由题中“在月球的两极存在10亿-100亿吨水冰”,根据原文里的概念介绍“有形的物质资源包括月球矿产资源、水冰资源、挥发分资源和月壤资源等”,所以②处可填“物质资源”。再根据原文“有形的物质资源……可就地取材用于直接支撑月球探测活动、月面工程建造等”可知其作用,所以④处可填“直接支撑月球探测活动、月面工程建造”。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本题要在文中寻找“人类探测地月空间的价值”,就需要锁定探测地月空间的范围。
①根据材料一“积极探索地月空间,对牵引培育新质生产力具有战略意义,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能”可知其价值有“有助于牵引培育新质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能”。
②根据材料二“月球探测并不只为形成空间移民的能力,……为人类打开地理空间‘天窗’,能立足长远,解决地球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制约性问题,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可知其价值有“有助于空间移民,为人类打开地理空间,解决地球能源危机、资源匮乏等制约性问题,为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服务人类文明的可持续发展)”。
③根据材料三“随着网络深度融合、信息无缝传输,地月产业联动发展形成经济生态将从科幻走进现实”“月球资源的有序开发与高效利用,是撬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杠杆,颠覆性技术助力打造地月经济圈,形成先进技术探索未知领域、战略资源赋能经济循环的发展新模式”可知其价值有“助力地月产业联动发展形成经济生态成为现实。(或助力打造地月经济圈,形成先进技术探索未知领域、战略资源赋能经济循环的发展新模式”。
④根据材料一“探索开发更加广袤的地月空间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梦想”,材料二“可以想象,在地月空间广袤的‘星辰大海’中,蕴藏着多少未知的资源”,材料三“颠覆性技术有潜力改变行业规则和发展业态,必将引发新一轮航天变革以至人类生产生活巨变”,可知人类探测地月空间是我们的共同梦想,是为了认识和理解宇宙,发展新技术,探索更遥远的宇宙空间做好准备。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水弄堂
彭程
一个人很早就喜欢上一个事物,到了迷恋的地步。但因为机缘所限,其后多少年中,与欣赏对象只有短暂零散的接触,很不过瘾。终于有一天,目标集中出现,充塞了他的视野,从四面八方簇拥裹挟了他。他也得以凝神静虑,全身心地欣赏品味,目接神交。这种情形下,他会有什么反应?
我此刻便是如此。眼前便是古老的京杭大运河,我长久以来念兹在兹的对象。
无锡老城区的南门外,脚下是一座名为清名桥的、有四百多年历史的拱形石桥。古运河就从桥下流淌而过,大理石的银白色桥栏杆,被岁月风雨侵蚀,有一些残破斑驳,手抚上去,粗糙而凉爽的感觉瞬间传递到掌心。
斜倚栏杆,缓缓地转动脖颈,目光收放之间,古运河的魅力展露无遗。从此处到南门这段一点三公里的河道,被命名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古运河最精华的部分。2014年,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段河道就是申报项目之一。这里集寺、塔、河、街、窑、宅、坊、弄、馆等众多古代人文景观于一体,有“运河绝版地、江南水弄堂”的美誉。
这副精致工整的对句,并没有丝毫夸张。古运河的魅力,在此处体现得淋漓尽致。两岸青石垒砌的河岸,夹出一道宽约十几米的水流,缓缓地流淌,分明是一条水上的巷弄。临水的房子多是两层,个别三层,一色白墙黛瓦。房子连同蓝天白云的倒影被水波荡漾,便有了明与暗、真与幻的对比,有了层次和韵律。水边的条石栏杆上,疏朗错落地摆放着盆花绿植,增添了不少生机。栏杆内侧,隔着窄窄的小道,便是古旧的房子,屋脊上层层叠叠的瓦片,黯淡的颜色分明是被岁月烟云熏染而成的。屋檐下往往有一株藤萝,或是几竿竹子,藤蔓枝叶将窗子半遮半掩,清幽而雅致。目光沿着河道向前递送,远处又是一座拱形石桥,半圆形的桥洞,和水面上的倒影,恰好组成了一个完美的圆形。隔段时间就会有一艘游船驶过,古色古香的式样,正和此处悠悠的古意相谐适。
一派平和静谧的氛围,笼罩着古运河和两旁的老屋。想起了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句:“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过往的数百年中,眼前大略都是这样的风景。只是时光仿佛逝水,物事犹在,而人事全非。每一所房子旁侧,都有一个水埠头,约七八级石阶,一直通到水里。往昔这里十分热闹,妇女们淘米、洗菜时的说笑声,洗衣服时棒槌击打衣物的声音,以及旁边小船划过时的桨声,都曾经在水面上和深巷间激起回声。而现在,看到的却只有空旷和落寞。
端详桥下的流水,没有一点陌生的感觉。在我的想象中,早已经多少次走近它的身旁。但像今天这样长时间地行走于它的襟怀之间,这样零距离地观赏它的每一个局部每一处细节,却是第一次。仿佛一个不惯饮酒的人,平常只是小酌几口,忽然猛饮下数杯,于是一种醺醺然便油然升起,充溢于胸间脑际。
江南古运河的魅力,总也离不开河边巷弄的映衬。与这一段河道平行,两边各有一条街巷,分别是南下塘和南长街。南下塘是无锡历史最悠久的巷子,房屋多建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处处都显示着岁月的沧桑。小巷逼仄,靠着运河的一侧,各种小店铺鳞次栉比地排列着,间隔不远就会有一家餐馆,弥漫着咖啡的香味,食物煎炒煮蒸的味道,间或有轻柔的音乐,透露出生活的祥和安逸。继续前行,一阵评弹的声音飘来耳畔,是从右边一所房子里传出的,门楣上方木质标牌上刻着篆体字“书码头”,不由得停下脚步聆听。吴侬软语,舒缓柔婉,似泉水流淌,但骤然间又变得高亢急促,仿佛裂帛之声。尽管听不懂唱词,却依然是十分惬意的听觉享受。
不妨说,古运河成就了江南名城无锡。如果说无锡仿佛一位秀丽的江南女子,古运河就是挂在脖颈上的闪光的项链,映衬得女主人风姿绰约,魅力无穷。
岁月像运河水一样不竭地流淌。进入上个世纪时,运载砖瓦的木船桨声,变成了小火轮的机器声。无锡作为这一带的经济中心城市,民族工商业得到飞速发展,涌现出许多经济实力雄厚、目光远大的实业家。这样看来,这一道穿城而过、流淌了千百年的古运河,分明也是一条纽带,连接着从农耕到工商的社会流变,见证了生活的变迁、历史的发展。
永不停歇的是时光的足音。到了今天,一个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对文化的需求就会变得强烈和迫切。它的前景如何,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与其所拥有的文化蕴涵密切相关。这一点,在无锡这一座江南名城,得到了鲜明生动的印证。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和建设者们,围绕古运河的修复和保护,实施了一系列堪称大手笔的行动,努力展现了它悠久深厚的历史人文内涵,为城市增添了独特的美,并使这种美能够赓续不断,仿佛古老的运河水一样永远流淌。这种根植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城生机勃勃,就像一株枝干盘绕虬曲的老藤,仍然绽放出无数鲜艳的花朵。
一艘画舫从远处悠然驶来,船舷无声地划过,水面泛着黑沉沉的光亮。船上坐满了游客,专注地欣赏着水上岸边的景致,间或有一阵惬意的笑语。船舱前面位置,背向船头面朝游客,坐着一位身着葱绿色旗袍的年轻女子,怀抱琵琶,轻拢琴弦,先后弹唱了《太湖美》和《蝶恋花》,嗓音宛转圆润,缠绵摇曳,随着船上明暗变幻的光影,渐渐渗入蔼蔼的夜色中……
华灯初上。江南水弄堂,一场华丽的演出刚刚开始。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猛饮下数杯”照应开头“短暂零散的接触”,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终于得以零距离细致观赏大运河的陶醉和心满意足。
B. 作者因为机缘所限,与古运河只有短暂零散的接触,所以在面对古运河时才能凝神静虑,目接神交,对古运河十分迷恋。
C. 大运河能够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其中被命名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的一点三公里的河道起到了决定作用。
D. 文章以大量篇幅写运河无锡段的沿河美景、人们的休闲娱乐和有文化底蕴工程的开发,意在表明运河的漕运功能逐渐退化。
7. 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开头从一般人的普遍感受入题,借助人称的变换,引出自己看到大运河时的强烈体验,疑问句的使用给读者以带入感。
B. “江南水弄堂”极形象地表现出了运河无锡段的风貌特点,以之为题,很好地表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
C. 南下塘“书码头”的评弹,曲调时而柔婉,时而高亢,内容曲折高深,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反衬了古运河的魅力。
D. 文章用细腻的笔触和极具表现力的词语,描写游船表演这一富有文化特色的活动场景,充满诗情画意,令人回味无穷。
8. 请简要分析画波浪线的段落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古运河魅力的。
9. 作者的情感在历史和现实的交织中不断变化,请结合文本分析。
【答案】6. A 7. C
8. ①善用修辞。运用比喻,将古运河比作水上的巷弄;②富有层次。俯仰结合,远近结合。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表现古运河的魅力;③工于绘色。多色彩描写青石、白墙黛瓦、蓝天白云等景物;④长于绘景。动静结合,点面结合。写动态的水流和岸边的静物,写拱形石桥等富有江南特色的景物和水流、古旧的房子等整体性的画面。
9. ①作者欣赏大运河的景色,感受桥栏杆的粗糙凉爽,既有看到现实景致的激动,又有对历史沧桑的深沉怀恋;②作者置身现实平静的生活,联想历史的繁华热闹,体现了物是人非的无奈和落寞;③大运河为无锡发展作出了贡献,见证了无锡由农耕时代到工商时代的变迁,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④无锡植根传统文化,富有内涵,在新时代生机勃勃,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因果关系不恰当,结合原文“一个人很早就喜欢上一个事物,到了迷恋的地步”,在有机会可以近距离欣赏时,“他也得以凝神静虑,全身心地欣赏品味,目接神交”,所以是因为喜爱迷恋才能静下心来欣赏美景。
C.“起到决定性作用”错,根据原文“从此处到南门这段一点三公里的河道,被命名为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是古运河最精华的部分”“2014年,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一段河道就是申报项目之一”可知。
D.“意在表明运河的漕运功能逐渐退化”错,“文章以大量篇幅写运河无锡段的沿河美景、人们的休闲娱乐和有文化底蕴工程的开发”既写了运河的历史,展现了运河的文化底蕴,也写了运河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在现代赓续不断,让历史古城生机勃勃,散发新的魅力。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反衬了古运河的魅力”错,根据原文“江南古运河的魅力,总也离不开河边巷弄的映衬”,写南下塘“书码头”的评弹,意在表明它衬托了古运河,让古运河更具有魅力,并非反衬了古运河的魅力。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表现手法的能力。
①善用修辞。“两岸青石垒砌的河岸……分明是一条水上的巷弄”,运用比喻修辞,将古运河比作水上的巷弄,形象生动。
②富有层次。看“临水的房子”是仰视,看“房子连同蓝天白云的倒影被水波荡漾”则是俯视;“水边的石条栏杆”“盆花绿植”“屋脊上层层叠叠的瓦片”“藤萝”“竹子”是近景,“目光沿着河道向前递送,远处又是一座拱形石桥,……完美的圆形”是远景描写;文章俯仰结合,远近结合,从不同的空间角度表现古运河的魅力。
③工于绘色。写“青石垒砌的河岸”“一色白墙黛瓦”“蓝天白云”“盆花绿植”“屋脊上层层叠叠的瓦片,黯淡的颜色”,文段多色彩描写所见的景物,并注意场景明暗和真幻的对比。
④长于绘景。动静结合,写动态的水流和岸边的“房子”“栏杆”“拱桥”等静物;点面结合,写拱形石桥等富有江南特色的景物和水流、古旧的房子等整体性的画面,充分展现古运河的魅力。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情感变化的能力。
①首先,作者终于得见古老的大运河,得以欣赏大运河的美景,“大理石的银白色桥栏杆……手抚上去”,感受桥栏杆的粗糙凉爽,心境上有看到现实景致的激动;同时,作者不禁又想起与之相关的历史,“这里集寺、塔、河……的美誉”,心中又有对历史沧桑的深沉怀恋。
②接着写作者置身现实平静的生活,想起了杜荀鹤的诗句,想到“过往的数百年中,眼前大略都是这样的风景”,作者联想当时历史的繁华热闹;接着又感慨“只是时光仿佛逝水,物事犹在,而人事全非”“而现在,看到的却只有空旷和落寞”,体现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无奈和落寞。
③再写作者身处大运河,想到“无锡作为这一带的经济中心城市,……目光远大的实业家”,大运河为无锡发展作出了贡献;又感慨“这一道穿城而过、流淌了千百年的古运河……见证了生活的变迁、历史的发展”,大运河见证了无锡由农耕时代到工商时代的变迁,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④最后,“永不停歇的是时光的足音”,现在的无锡,“这座城市的管理者……仿佛古老的运河水一样永远流淌”,无锡植根传统文化,富有内涵,在新时代生机勃勃,这让作者感到非常的快乐,体现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各题。
公权,字诚悬,公绰弟也。年十二,工辞赋。元和初,擢进士第。李听镇夏州,表为掌书记。
因入奏,穆宗曰:“朕尝于佛庙见卿笔迹,思之久矣。”即拜右拾遗、侍书学士,再迁司封员外郎。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公绰尝寓书宰相李宗闵,言家弟本志儒学,先朝以侍书见用,颇类工祝,愿徙散秩。乃改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宗复召侍书,迁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纸继之。从幸未央宫,帝驻辇,曰:“朕有一喜,边戍赐衣久不时,今中春而衣已给。”公权为数十言称贺,帝曰:“当贺我以诗。”宫人迫之,公权应声成,文婉切而丽。诏令再赋,复无停思,天子甚悦,曰:“子建七步,尔乃三焉。”常与六学士对便殿,帝称汉文帝恭俭,因举袂曰:“此三澣矣!”学士皆贺,独公权无言。帝问之,对曰:“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异日,与周墀同对,论事不阿,墀为惴恐,公权益不夺,帝徐曰:“卿有诤臣风,可屈居谏议大夫。”乃自舍人下迁,仍为学士知制诰。
开成三年,转工部侍郎。召问得失,因言:“郭旼领邠宁,而议者颇有臧否。”帝曰:“旼,尚父从子,太皇太后季父,官无玷邮,自大金吾位方镇,何所更议?”答曰:“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帝曰:“女自参承太后,岂献哉?”公权曰:“疑嫌间不可户晓。”因引王珪谏庐江王妃事。是日,帝命中官自南内送女还旼家。其忠益多类此。迁学士承旨。
武宗立,罢为右散骑常侍。宰相崔珙引为集贤院学士,知院事。李德裕不悦,左授太子詹事,改宾客。累封河东郡公,复为常侍,进至太子少师。大中十三年,天子元会,公权稍耄忘,先群臣称贺,占奏忽谬,御史劾之,夺一季俸,议者恨其不归事。咸通初,乃以太子太保致仕。卒,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
(选自《新唐书》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B. 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C. 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D. 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拾遗,古代官名。字面意思是捡起皇帝的遗漏,是谏官的一种,主要负责向皇帝奏论政事,称述得失,相当于当代的监察兼助理机构。
B. 辇,本意是指古时用人拉或推的车,后来多指皇帝、皇后坐的车。
C. 季父,古代对叔叔的称呼。古代以伯、仲、季、叔来表示兄弟间的排行顺序,伯为老大,仲为老二,季为老三,叔排行最小。
D. 耄,年纪约八十至九十岁。一般耄耋连用,指年纪很大的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穆宗在佛庙看过柳公权书法便念念不忘。文宗亦颇为欣赏,多次提拔柳公权,曾与他忘情地探讨书法,直到蜡烛燃尽仍未尽兴,还命令宫人用蜡油浸纸烧着照明。
B. 文宗为边关将士的衣物供应及时感到高兴,命柳公权写诗祝贺。他应声吟诗,切题而且婉丽,皇帝令他第二次赋诗,也能不假思索出口成诗,皇帝很高兴。
C. 柳公权与周墀一起回答皇帝咨询,公权评论政事得失不迎合皇帝的好恶,周墀为他担忧惴惴不安,而公权镇定自若。皇帝封柳公权为谏议大夫。
D. 柳公权谏言文宗,朝廷官员对郭胶升任邠宁节度使之事颇有议论。文宗起初认为郭皎是尚父郭子仪的侄子,太皇太后的叔父,在职也没有过错,当无可非议。
13.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
②旼诚勋旧,然人谓献二女乃有是除,信乎?
14. 柳公权敢于上言进谏,皇帝评价他为“卿有诤臣风”,请结合文章简析“诤臣风”体现在何处?
【答案】10. A 11. C 12. A
13. ①当时皇帝荒淫放纵,所以公权提及上面这些话,皇帝改变了脸色,懂得他是借谈书法劝谏自己。
②郭旼确实是有功勋的旧臣,然而人们议论他是因为把两个女儿献入宫中,才有了这次升官,这是真的吗?
14. 用书法技法劝谏皇帝要心术端正;皇帝自认勤俭但柳公权说不过小节与治国无益;评论政事得失不迎合皇帝的好恶;劝皇帝把二女送出以打消群臣猜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皇上应当选拔贤臣,罢免没有才德的人,采纳臣子的劝谏,赏罚分明。穿洗过的衣服,这是小节,对治理国家益处不大。
“退”的宾语是“不肖”,不应断开,排除BD;
“此小节耳”为判断句,“耳”为句末语气词,其后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C.“季为老三,叔排行最小”有误,兄弟排行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曾与他忘情地探讨书法,直到蜡烛燃尽仍未尽兴”分析有误,原文为“尝夜召对子亭,烛穷而语未尽,宫人以蜡液濡纸继之”,有秉烛夜谈一事,但原文并没有提到是在讨论书法,无中生有。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荒纵”,荒淫放纵;“及”,涉及,提到;“容”,脸色;“笔”,书法。
(2)“诚”,实在;“乃”,才;“除”,授予官职,升官;“信”,真实,真的。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据原文“帝问公权用笔法,对曰:‘心正则笔正,笔正乃可法矣。’时帝荒纵,故公权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笔谏也”可知,他用书法技法劝谏皇帝要心术端正;
据原文“人主当进贤退不肖,纳谏诤,明赏罚,服濣濯之衣,此小节耳,非有益治道者”可知,皇帝自认勤俭但柳公权说不过小节与治国无益;
据原文“异日,与周墀同对,论事不阿”可知,他评论政事得失不迎合皇帝的好恶;
据原文“帝曰:‘女自参承太后,岂献哉?’公权曰:‘疑嫌间不可户晓。’因引王珪谏庐江王妃事。是日,帝命中官自南内送女还旼家”可知,他劝皇帝把二女送出以打消群臣猜疑。
参考译文:
柳公权字诚悬,是公绰的弟弟。十二岁就精辞赋,元和初年,选拔为进士。李听任夏州节度使,上表朝廷推荐他任掌书记。
因而回朝向皇帝上奏章。穆宗皇帝说:“我曾在佛庙看到过你的书法,想念你很久了。”就任命他为右拾遗、侍书学士。又两次提升,任司封员外郎。皇帝向公权询问写字的技法,公权回答说:“心术端正运笔就端正,运笔端正就可以学会书法了。”当时皇帝荒淫放纵,所以公权说了上面这些话,皇帝改变了脸色,懂得他是借谈书法劝谏他。柳公绰曾经寄信给宰相李宗闵,说自己的弟弟立志研究儒学,前朝皇帝任他为侍书,很像工祝,希望担任散官,于是改任右司郎中、弘文馆学士。
文宗皇帝又召他任侍书学士,升为中书舍人。充任翰林院写诏书的学士。曾经在夜晚于子亭回答皇帝的咨询,蜡烛烧完了但话还没谈完,宫女用蜡油浸纸烧着照明。随侍皇帝到未央宫,皇帝停住车驾说:“我有一件喜事,守卫边塞的将士的服装很长一个时期不能按时运去,今年在春季中间就运去了。”公权写几十个字的文章祝贺称颂,皇帝说:“应该写诗祝贺我。”宫女们催促他,公权应声吟诗,切题而且婉丽,皇帝令他第二次赋诗,又不加思索随口吟诗。皇帝高兴地说:“曹子建七步吟诗,你竟只需三步。”常常与六位学士在便殿回答皇帝的咨询,皇帝称赞汉文帝谦恭节俭,就举起衣袖说:“这件衣服已洗过三次了。”学士们都赞颂,只有公权一人不做声。皇帝问他,他回答说:“皇上应当选拔贤臣,罢免没有才德的人,采纳臣子的劝谏,赏罚分明。穿洗过的衣服,这是小节,对治理国家益处不大。”另一天,与周墀一起回答皇帝的咨询,公权评论政事得失不迎合皇帝的好恶,周墀为他惴惴不安,公权更加镇定不慌。皇帝慢吞吞地说:“你有诤谏臣子的风范,可以屈居谏议大夫。”竟从中书舍人降了职,但仍任学士,掌管写诏书。
开成三年,柳公权经调转任工部侍郎。文宗曾召他问事,问他:“外边有什么议论?”柳公权回答说:“自从郭旼被任为邠宁节度使,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好,有的说不好。”文宗说:“郭旼是尚父(郭子仪)的侄子,太皇太后(懿安郭皇后)的叔父,在职也没有过错。从金吾大将升任小小的邠宁节度使,还议论什么呢?”柳公权说:“郭旼确实是有功勋的旧臣,然而人们议论他是因为把两个女儿献入宫中,才有了这次升官,这是真的吗?”文宗说:“他的两个女儿进宫,是来看望太后的,并不是他进献女儿。”柳公权说:“如没有嫌疑,为什么这事嚷得家喻户晓?”他因而举出唐初名臣王珪劝唐太宗送卢江王(李瑗)之妃出宫的事例来说明利害,文宗当即派内使张日华把二女送还郭旼家。公权对朝廷忠心耿耿的事例很多是这样的。升公权任学士承旨。
武宗当了皇帝,免去了他的学士承旨,任右散骑常侍。宰相崔珙引荐他任集贤院学士,主持集贤院事务。李德裕不高兴,降为太子詹事,又改任太子宾客。经连续几次晋升,封为河东郡公,又任常侍,升至太子少师。大中十三年,皇帝在元旦举行朝会,公权因老迈健忘,在群臣之先向皇帝称颂祝贺,口中致词应答皇帝出现错误,御史弹劾他,扣除了一个季节的俸禄,议事官恨他不退休。咸通初年,才以太子太保的职位辞官退休。病故,享年八十八岁,追赠太子太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松声(节选)
白居易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①。
【注】①翛(xiāo)然:形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样子。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并没有直接写松声,是从侧面写松声,以微风来写风声,为写松声蓄势。
B. 颔联写了寒山飒飒的雨声和秋琴泠泠的弦声,这是以声写声,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C. 诗歌题为“松声”,但是通篇不见“声”字,却又无一处不是写“声”。
D. 由“寒山”“秋琴”“竟夕”可以推知,本诗吟咏的是夏天雨夜的松声。
16. 本诗是如何描写松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一二句写微风潜入枝叶,为写松声蓄势。三四句运用比喻,将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弦声,以声写声,突出了松声的悦耳多变。
②后四句运用衬托,借自己聆听松声后洗净炎暑、消除昏烦以至整夜不眠、心身翛然的感受,从侧面衬托松声的美妙怡人。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
B.“运用了夸张的修辞”错误。此处运用的修辞是比喻而非夸张,把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弦声。
故选B。
【16题详解】jinnianhui金年会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写西南有微风吹来,潜入了松树的枝叶间,首联并没有直接写松声,是从侧面写松声,以微风来写风声,为写松声蓄势,正是有风吹来,才有了松声。
颔联“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中没有直接写松声,而是写了寒山飒飒的雨声和秋琴泠泠的弦声,这是以声写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松声比作寒山飒飒的雨声、秋琴泠泠的弦声说明松声和这两种声音有相似之处,寒山飒飒的雨声和秋琴泠泠的弦声优美动人,悦耳动听,“飒飒“泠泠”两个叠词更添美感。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侧重写听到松声后的感受,也是从侧面写松声,听到松声后,荡涤了酷暑的炎热,破除了烦恼,整夜都不眠不休,身心都无拘无束、自由自在。作者用自身的反应衬托出了松声的巨大作用,写出了松声的美妙怡人。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请根据原文或提示,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2)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刘禹锡《陋室铭》)
(3)人生自古谁无死?________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4)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5)王维的《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美壮丽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答案】 ①. 一览众山小 ②. 草色入帘青 ③.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④. 铁马冰河入梦来 ⑤. 大漠孤烟直 ⑥. 长河落日圆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览、帘、汗、孤。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
夏天的雨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有时一点预告也没有,豆粒般的雨点随着雷声就打了下来。可这时的雨也并不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经过几场夏雨的浇灌,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花朵怒放着,杂草争先恐后地疯长着,蝉与蛙叫得更响了,远处的蝉声, ① ,一起奏起了夏天的交响曲。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秋天来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忽然,在一个夜晚,有谁敲响了窗玻璃,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终于,人们在劳累了一个秋季后, ② !这沉静的秋雨与夏日的脾性完全不同,变得端庄而温柔,它绵绵密密,笼罩在田野上,飘洒在小路上,送来自然的馨香,抚平纷乱的心绪。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拟人、比喻、夸张 B. 排比、夸张、反复
C. 拟人、比喻、反复 D. 排比、拟人、对偶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忽然,在一个夜晚,秋雨打在了窗玻璃上,它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18.A
19. ①原文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雨拟人化,更加形象生动;②原文的句式表达感情更充沛,尤其是感叹句的运用,表达了对秋雨到来的强烈的欣喜之情,更能感染人。
20. ①近处的蛙声②迎来了沉静的秋雨。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杂草争先恐后地疯长着”中“争先恐后”一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模拟人的情态突出杂草生长得快,生命力强;“豆粒般的雨点”中用豆粒儿比喻雨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雨下得大;“撕裂天空的闪电”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闪电的状态,衬托雨下得大;“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另外,文中并没有使用反复、对偶的修辞手法,排除BCD。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首先,对比原文画波浪线的句子和修改后的句子,寻找表达的不同点,然后分析二者在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的不同,分析出表达效果的不同。
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中“有谁敲响了窗玻璃,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且为感叹句,不仅生动,抒情意味也更浓。修改后“它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虽然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但没有了拟人的修辞,没有了感叹,句子变得平实普通,由此即可分析出原句表达效果上的优势。
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和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横线前的“蝉与蛙叫得更响了,远处的蝉声”可知,剧中有了“蝉声”,横线处应填“蛙声”;依据“远处的蝉声”的句式,此处应填“近处的蛙声”。
②处,横线句前后都围绕“雨”来谈,由横线后的“这沉静的秋雨”可知,此处应填“沉静的秋雨”,依据横线前“终于,人们在劳累了一个秋季后”和横线后“它绵绵密密,……送来自然的馨香,抚平纷乱的心绪”可知,雨给劳累的人们带来馨香与慰藉,表明劳累的人们渴望和欢迎秋雨,此处可填“迎来了沉静的秋雨”。
(二)(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部《红楼梦》,半部沧桑史。木心说:“《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诚然,《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多诞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并与所依托的情节相得益彰。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不少诗词“出水”亦“好看”。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临江仙·柳絮》)这是《红楼梦》第七十回,薛宝钗在柳絮诗会上写的词。该词在诗会上独占鳌头,姐妹们无不赞叹。薛宝钗认为,柳絮原是一件轻薄无根无绊的东西,然依她的主意,偏要把它说好了,才不落俗套。
风飏柳絮,悠然起舞,即使身处低谷,也要向往远方。薛宝钗等人其实已经隐约意识到了众人极力拒绝承认的贾府已经濒临崩溃的这个事实。对此黛玉哀愁,探春愤愤,薛宝钗却反其道而行之。在她笔下,柳絮轻盈起舞,纵有东风亦不惧,反而更加均匀。蜜蜂蝴蝶乱纷纷,唯我舞青春。尽管四处飘飞,但仍不改初衷、随遇而安,并找准时机乘风而起,扶摇直上。这种乐观豁达、自信积极,大有苏子之风采,实乃时代之强音。
21. 请把文章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2. 请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
21. ①贾府已经濒临崩溃,②虽然众人极力拒绝承认,③但薛宝钗等人其实已经隐约意识到了这个事实。
22. 运用了比喻手法,把《红楼梦》中的特定情境比喻为“水”,把《红楼梦》中的诗词单独拿出来欣赏比喻为“出水”,生动地写出《红楼梦》中的诗词脱离开特定的情境依然“好看”,表达了对《红楼梦》诗词成就的肯定和赞美。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要先找出主干句,再把其他修饰成分单独变成小句子,整理语序即可。
画线句的主干是“薛宝钗等人意识到了事实”,可将“其实已经隐约”也一并加进来;然后找出这个事实,是“贾府已经濒临崩溃”;接着把“众人极力拒绝承认的”中的“的”去掉,变成句子。
然后再调整语序,先说“贾府已经濒临崩溃”;然后说“众人极力拒绝承认”,为了衔接,可在此句前加上“虽然”;在“薛宝钗等人其实已经隐约意识到了这个事实”前加上“但”。
最后整理答案为:贾府已经濒临崩溃,虽然众人极力拒绝承认,但薛宝钗等人其实已经隐约意识到了这个事实。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的能力。
修辞手法:联系画线句前文“《红楼梦》中的诗,如水草。取出水,即不好。放在水中,好看”和“《红楼梦》中的诗词大多诞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可知,这是把《红楼梦》中的诗比作“水草”,把《红楼梦》中描写的特定的情境比作“水”。由此可知,画线句中的“出水”也是比喻手法,本体是《红楼梦》中的诗词脱离《红楼梦》中描写的特定的情境,喻体就是“出水”。
效果:这样写很生动形象地表明《红楼梦》中的诗词与《红楼梦》中描写的特定的情境之间的不可分离的关系;而“出水”“好看”则表明,《红楼梦》中的诗词脱离开特定的情境依然“好看”,说明这些诗词写得很好,很有成就,表达了对《红楼梦》诗词成就的肯定和赞美。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当今生活在消费主义和娱乐化环境中的一代人,常常被“精彩”惯坏了,他们不习惯枯燥,有的喜欢刷抖音、打游戏、刷微博等,追求感官刺激;有的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植入笑点,以使自己远离枯燥。
但也有人认为,枯燥并不可怕,在很大程度上,它会成为生命的滋养。
作为当代青年,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热闹”与“枯燥”?校报“青年论坛”栏目即将举办一期研讨,征集大家的看法。请依据上述材料,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在枯燥中沉默进步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大数据时代,短视频快应用逐角竞争,表情包俗段子充斥网络。它们正在逐渐侵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对此,有人沉浸于碎片化信息的快感精彩,在狂欢中寻找“热闹”,也有人发现“信息茧房”“奶头乐”的套路,清醒后重回生活的“枯燥”。
而我认为,作为网上消费娱乐的受众,尤其是年轻人,应当慎重对待“热闹”,沉心专注“枯燥”。
首先,“热闹”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愉悦。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泥沙俱下,消费主义、泛娱乐化等三观不正的意识极容易被误认为正确的娱乐方式。各种电商大搞“女王节”物化女性,短视频搞笑博主无节操刷新道德底线,而我们却将其当做“热闹”,乐在其中。当互联网没有成为便利生活的工具,反倒阻碍了文化发展与思想进步,“热闹”将一文不值。因此,我们更应谨慎对待“热闹”,看清其本质。
其次,“枯燥”也并非难让人心情愉悦。于个体而言,现实中的枯燥是锤炼思想塑造人格的工具。上世纪的鲁迅先生。闭关抄书写作好几年,忍耐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枯燥,但反复的文字恰恰是铁屋子中清醒的呐喊,唤醒麻木不仁。如今,我们不断学习,写作,阅读,工作,看似是机械枯燥,可这恰是提升眼界、挖掘思考、锻炼毅力的必经之路。因此,每一个人都应意识到枯燥的价值,沉浸其中找到乐趣。
进一步说,于社会群体而言,枯燥是唤醒大众走向进步的良药。《乌合之众》中曾言:“群体是最无能、最野蛮的狂热者。”当娱乐与消费大行其道时。现实中的枯燥也许能唤醒大众的意识。平凡的工作生活也许让许多人感觉找不到方向,以致让“热闹”钻了空,但社会的进度永远不是虚拟世界中少数精英所推动的,而是靠每个现实中勤奋刻苦的普通人。只有每一个人都摆脱对网络世界的盲目崇拜,才能找到各自人生的意义,在枯燥中进步发展。
诚然,热闹的网络娱乐与枯燥的工作生活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在快节奏、高压力的如今,短暂的热闹也许能帮助我们缓解紧张。但是,我们也不应舍弃枯燥的娱乐方式,阅读、健身何尝不是一种更可行的方案呢?
如罗翔老师所言:“我们应该尽力去寻找高级的愉悦,脱离低级趣味。”希望我们的世界,能不再止于“热闹”的一地鸡毛,也有“枯燥”的冷静思考。
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列举了当今生活中的现象,受消费主义和娱乐化影响,人们习惯了享乐,习惯了段子、金句、笑点等感官刺激,习惯将费力的文字转化成轻松的视听语言,为了远离“枯燥”,为了生活的快乐,享受的快乐。第二段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枯燥是生命的滋养。可见,材料的核心是“热闹”与“枯燥”。
首先需要理解“热闹”,热闹让人感受快乐,让人处在轻松舒适的氛围中,更多地享受生活。但是,人一直处在热闹之中,就难以静下心来,沉潜其中,认真钻研。因此,人生需要“枯燥”,枯燥不是孤独,不是寂寞,而是在枯燥无味中静心学习、工作、研究,从而学有所获,工作有成,研究深入,得到成长。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命题人意在引导学生思考“枯燥”的价值,探究享受“枯燥”的原因、意义等。
对此,试题给出任务指令,要求学生写一篇发言稿,谈论我们这些年轻人应该如何对待“热闹”与“枯燥”。对此,考生写作时应抓住“热闹”和“枯燥”这一对矛盾展开思考:一方面,可以追求热闹,享受生活的快乐;另一方面,不应完全由着性子来,沉浸于热闹中不可自拔,不要一味拒绝枯燥的事情,面对枯燥要学会忍耐。可列举善于忍耐枯燥而成功的典型事例,可阐述忍耐枯燥的原因及做法,可剖析时代特点和社会需要,还可探究枯燥如何转化为快乐或者二者如何兼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的思考,观点鲜明,理由充分,论证有力。写作时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要求。
立意:
1.理性看待“热闹”,接纳享受“枯燥”。
2.热闹诚可贵,枯燥价更高。
3.热闹让人快乐,枯燥取得辉煌。
4.容得下热闹,扎根于枯燥。
5.在枯燥中发展自我,而非在热闹中迷失自我。
素材来源于网络,由高中语文教与考公众号校编,用于教学与交流学习,
版权由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当,联系删除。
学海汪洋,熹微有光,欢迎加入
QQ群ID:762541302 微信ID:gzywjyk01获取更多资料
敬请关注高中语文试题集粹